关税博弈升级后,进口芯片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到 385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5%。目前芯片巨头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欧洲等区域,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后,进口芯片成本可能上升,所以芯片原产地的判断就尤为重要。
4 月 11 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 " 原产地 " 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 集成电路 " 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 集成电路 " 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 " 晶圆流片工厂 " 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这意味着,不论哪国芯片企业,只要流片的晶圆厂不在美国,基本不受关税影响。比如,英伟达、AMD、高通是美国的 fabless 厂商,但都会在台积电流片。那么,这些芯片的原产地就可以认定为中国台湾,进口商采购时不用考虑关税成本。
目前,国内手机厂商的 CPU 供应商主要是高通和联发科,存储芯片供应商有三星、SK 海力士,他们的晶圆流片厂主要在中国台湾和韩国。根据最新原产地规则推测,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不会受关税影响而涨价。同理,AMD 供应电脑 CPU,也无需涨价。
与此同时,在美国晶圆厂流片、制造芯片较多的企业,预计受到关税影响。比如英特尔、德州仪器、美光、ADI 等,他们大多是 IDM 模式的厂商,都在美国有产能布局。进口这些公司在美国生产的芯片就要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
但是影响程度也要具体看公司的产能情况。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的晶圆厂主要分布在美国、爱尔兰、以色列,三地都有先进制程,可以进行协调,影响相对可控。而德州仪器的晶圆厂虽然主要分布在美国本土和亚洲地区(日本、中国等),但是核心的产能集中在美国,所以德州仪器将在中国市场面临较大挑战。
接下来就要看芯片大厂们如何强化全球化产能布局,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从晶圆代工厂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分别是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联电、格芯、华虹集团、高塔半导体、世界先进、合肥晶合。其中台积电占据了 60% 以上的份额,因此大部分芯片设计厂商都会在台积电流片,可免受关税影响。而前十名中只有格芯是美国晶圆厂,近日有传闻称格芯考虑和联电合并,未来走向还需观察。
芯谋机构分析指出,当前的认定办法还是延续关税大战之前的认定原则。这是国家根据中国电子产品行销全球的现实需要,做出灵活处理,同时现行规则还暗含着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反制,可能导致美国芯片制造和半导体设备向美国之外转移。
多位业内人士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不少客户在拉货、备货、囤货。虽然现在没有涨价,但是大家都在混乱中观望,不少订单停止报价。
另一方面,随着贸易摩擦持续,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国产化趋势。如果按照封测地,主要在东南亚和中国台湾,厂商可以绕道,现在按照规则在美国流片的可能都要征收 125% 的关税。所以,但凡能够替代的芯片品类,都有机会获得更大市场。
信达证券认为,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能力已逐步提升,对美国产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的比例为 4.4%,2023 年已下降至 2.4%,但部分领域对美国依存度仍较高,此次关税政策或进一步推动半导体自主可控。
虽然目前国内在高端芯片上仍较薄弱,但是成熟制程领域已有不少突破。比如,在模拟芯片、MCU、存储芯片、服务器芯片等领域都有不小进展,尤其是近期模拟芯片受到热议。
伴随着半导体原产地认定规定出台,龙头德州仪器、ADI 等模拟芯片大厂或受到关税影响,国内的竞争者们也在争夺更多的替代空间。4 月 11 日,模拟芯片厂商和相关晶圆代工厂都大幅上涨,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富满微涨停,杰华特上涨 16.34%,卓胜微上涨 13.65%,晶圆代工厂华虹公司上涨 19.75%。反观德州仪器,当日股价下跌 7.61%,创下 2024 年以来新低。
花旗近期的报告指出,中国关税反制将利好国内模拟、CIS、射频前端等成熟制程产品,受益厂商包括圣邦股份,韦尔半导体、卓胜微等。
其中,在 TI 的价格优势被削弱后,中国的模拟厂商在本土化客户中可能进一步扩大份额。" 据我们估算,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合集营收占全球市场份额 6%~8%(领先厂商也只有约 1% 的市场份额),这为进一步国产化留下充足空间。" 花旗表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