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已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会议,来自全球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都聊了什么?根据这场峰会的会议记录,我们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部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取出了与会嘉宾最关心的一些关键词。这些词背后,蕴含着哪些数字时代的发展 " 密码 "?一起看看!
AI 大模型整理的名词关键词中," 人工智能 "一词的词频位居第一,它背后的" 算力 "也成为了焦点。而" 数字基础设施 "" 数字鸿沟 "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事物,因其对数字社会的稳定发展均会产生影响,而被与会嘉宾关注。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 洪曜庄:人工智能正以空前的速度重塑全球商业与社会形态,电信行业需把握机遇、构建合作生态,同时坚守伦理规范,推动技术向善发展。
安谋科技首席执行官 陈锋: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算力始终是推动其前进的关键要素,并且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若无算力支撑,人工智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土库曼斯坦通信署署长 胡代库雷耶夫:数字基础设施将融入生活,而不再是奢侈品。我们会继续系统性推进光纤网络、5G 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发展。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全球副总裁 温尼 · 马科夫斯基:ICANN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推进的多语种域名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开发中文、阿拉伯语等非拉丁文字域名系统,使全球非英语网民获得更平等的网络接入体验。新的顶级域名的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弥合数字鸿沟。
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现场
" 合作 "" 创新 "" 服务 "" 治理 "等词汇,被与会嘉宾频频提及。他们普遍认为,无论是推动 AI 技术创新,还是强化 AI 风险管控,都需要国际协作,而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打造更智能、便捷的数字化生活。
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 赵厚麟: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始终不变的是人类需要科技创新。人类追求发展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歇,亦不可阻挡。当前的科技创新还处于早期阶段,要在创新这一基本点上保持灵活和中立,让数智化浪潮重塑当前的技术版图,推动信息社会文明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业、主题、金融解决方案局局长 金宪:包容性发展也是全球都应该要重视的,在 AI 这个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来塑造更好的 AI 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 陈茂波:AI 驱动的工具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快速地响应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去中心化的金融大大地降低了金融成本,并且提高了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讲座教授 蒙美玲:人工智能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其中,教育在推动 AI治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实现有效 AI 治理的基础。
观众经过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现场
数智融合引领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图景?是" 可持续 "的,是" 普惠 "的,是" 开放 "的,更是" 安全 "的……在与会嘉宾的洞察中,以上趋势代表着科技向善的前行方向,更呼唤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蓝图。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牵头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曾毅:需建立多方协作机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均衡推进 17 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AI 能力建设可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开发等方面,还需筑牢安全治理根基。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浪微博 COO、新浪移动 CEO、新浪 AI 媒体研究院院长 王巍:发展中国家在算力、数据、算法等核心资源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中国提出的 " 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正是要通过南北协作、南南合作来完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吴建平:要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数字时代的交流和合作。数字时代万物互联,封闭不可能独步天下,开放合作才能共谋发展,关起门来做互联网,阻止数据的流动和交流,只会使自身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中兴通讯董事长 方榕:在推动算力普惠应用普及的同时,也要确保 AI 的安全可靠,解决隐私问题,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
策划:李政葳文案:孔繁鑫设计:杨经国摄影:潘迪排版:李汶键
[ 责编:雷渺鑫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