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她是宋庆龄的好友,也是第一号中国永居证获得者

  • 汽车
  • 2025-04-04 07:00:06
  • 2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宋庆龄保持终生友谊的一位国际友人,“人民友好使者”美国人耿丽淑逝世30周年。

为纪念宋庆龄和耿丽淑两位伟大女性,传承她们的精神风范,4月1日上午,宋庆龄的国际友人“人民友好使者”耿丽淑档案捐赠仪式在上海宋庆龄文化空间举行。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代表中国福利会将耿丽淑档案捐赠给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和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

耿丽淑档案捐赠仪式在上海宋庆龄文化空间举行

为宋庆龄领导的中福会事业奋斗近60载

耿丽淑是首批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的“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和奖章获得者,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向外国人颁发的第一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拥有者。

1987年,中国福利会成立49周年庆典上的耿丽淑。

1896年3月6日,耿丽淑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附近的一个德裔乡村家庭,幼时她就从父亲的讲述中产生了对中国的好奇。1926年9月,耿丽淑来到中国工作,不久便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度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耿丽淑在上海为当时由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秘密传递信息,为进行艰苦斗争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根据地人民募捐、筹款、运送医药器械和大量药品。

耿丽淑为宋庆龄领导的中福会事业奋斗近60载,先后担任保卫中国同盟上海分会秘书,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代理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在美国发起组织中国福利呼吁会并担任理事会主席等重要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耿丽淑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再度回到中国,被特聘为中国福利会顾问。此后,耿丽淑倾心于《中国建设》的国际宣传工作以及中福会儿童健康教育事业,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宝贵贡献。她说“我要努力工作,我是充满着欢乐情绪在干着这些工作的”。

大量遗物见证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1995年耿丽淑去世,长眠于上海宋庆龄陵园。她在中福会留下了一批遗物。

今年是耿丽淑逝世30周年,中福会整理出了她的遗物,包括含宋庆龄亲笔签字或盖章的宋庆龄个人藏书8本,宋氏家族签名藏书1本;鞋子、拐杖、衣物等个人物品65件;耿丽淑藏书800余本,包括她珍藏的红色图书约90本,红色杂志23本,人文哲社科类图书约350本,科普、文学史、历史类图书约70本,国际形势类图书约150本,不同时期英语世界报道中国类图书35本,外宣类图书14本,《中国建设》年刊合集(1952-1961、1963、1964)11本英文版、2本西班牙语版,《中国建设》连环画3本,《中国建设》选集1本,字典约90本;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信件2件;还有她与国内外友人的大量书信手稿等。

张晓敏介绍,耿丽淑的遗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包含各类书籍、信件、照片、生活物品等。二是时间跨度长,从1930年代直至其1995年去世,不同时期物品都有涉及。三是与宋庆龄关联程度高,包含宋庆龄签名的个人藏书、宋庆龄签名的音乐剧《孟姜女》英文说明书,宋庆龄去世后相关纪念活动的密件等。四是涉及面广,包括与各人民团体以及马海德、魏璐诗、埃德加·斯诺、陈维博等人的往来信函。

捐赠仪式现场展出了部分物品。这些遗物展示了耿丽淑  在中国的人际交往、心路历程,和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现场展示的部分耿丽淑遗物

耿丽淑保存了1948年在纽约出版的《孙夫人的报告——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一书,这是一份全面介绍中国福利基金会及其工作情况的珍贵资料。它是宋庆龄以其个人名义向海外援华团体及国际友人所作的报告,用英文编撰,并全面介绍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情况。这是她保存的多份与宋庆龄相关的珍贵资料之一,见证了她和中福会的深厚渊源,又反映了她对宋庆龄的敬仰与尊重。耿丽淑不止一次提到“我为曾和宋庆龄一道工作而感到幸福和荣耀。”

耿丽淑还珍藏了1927年出版的孙中山《三民主义》英文首版、1952年出版的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英文版。

《三民主义》英文首版(左)、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右)

1952年,耿丽淑在宋庆龄妥善安排下回到中国,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建设》海外推广宣传工作中。她的工作手稿也在这批资料之中。现场展出了1952年4月22日,耿丽淑回复召开《中国建设》推广策略咨询会事宜的珍贵信件和工作底稿。包括《中国建设》推广发行政策座谈会的出席名单和会议议程。这些文件,记录了宋庆龄亲手创办、亲自领导的杂志,在创刊第一年如何扩大朋友圈、外交破局,建立一套海外传播体系。

1956年,中福会妇幼保健工作进入科学研究的新发展阶段,宋庆龄委托耿丽淑担任托幼工作顾问,加强实验性、示范性、科研性探索。在一本普通的练习本上,耿丽淑记录下了她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开展儿童保教科研的工作,包括她每日观察儿童活动、饮食、同伴交流的琐碎细节。耿丽淑生前关心过国妇婴、少年宫、剧团等中福会基层单位的工作,是一位真心关爱儿童的慈祥老人。

现场还展示了一些珍贵证书,包括耿丽淑获得的上海“荣誉市民”证书,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向外国人颁发的第一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等等。

1987年6月13日,耿丽淑获得上海市公安局颁发的“永居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向外国人颁发的第一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证书。

“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珍贵档案”

活动现场播放了宣传片《宋庆龄与耿丽淑》,回顾了两位杰出女性的革命情谊,展现了她们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执着追求。

张晓敏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近代各个历史时期里,耿丽淑始终同情、支持中国人民进步事业,帮助中国革命和建设,是20世纪中一位了不起的美国女性。耿丽淑留在中国福利会的遗物数量多、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与宋庆龄关联程度高,这些档案承载着一位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的坚定支持、对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深情奉献,更记录了她与宋庆龄并肩奋斗的光辉岁月,希望以捐赠仪式为契机,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珍贵档案,讲好耿丽淑与宋庆龄的伟大友谊的故事,讲好她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的故事。

“耿丽淑多次受到国家和上海市的表彰,是上海的骄傲。档案见证历史,耿丽淑的资料是深化宋庆龄研究、讲好宋庆龄与国际友人的故事、弘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的珍贵历史资料。”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倪一飞表示,中国福利会将保存多年的珍贵档案予以捐赠,是对孙宋文管委的信任,也是一份荣誉和责任。孙宋文管委将与中国福利会携手,共同做好档案共享和活化利用,将故事研究好、传播好。

现场,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秘书长、党组成员李天震分享了他对耿丽淑的宝贵回忆。耿丽淑曾对他说过,自己平生有“四爱”:一爱“新中国”,二爱“孩子”,三爱“巧克力”,四爱“与人交谈”,“她始终把‘热爱新中国’列为自己一生的‘首爱’,是许许多多以支持中国人民进步事业为己任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光荣的一员。”

有话要说...